安博(中国)官方网站-传承体育精神

决赛开启!全球青年今聚人大-安博体育官方网站

0755-84578056

安博体育资讯 分类
决赛开启!全球青年今聚人大发布日期:2025-07-25 浏览次数:

  6大洲、55个国家和地区、逾1400名青年、384份政策方案……历经六个月角逐,这场聚焦“粮食安全与消除贫困”的全球赛事吸引了世界目光。经过多轮评审,15支决赛队伍、15支观摩队伍的86名青年齐聚北京,为携手促进全球发展汇聚青年智慧和力量。

  “让我们一起开启全球合作与创新的新篇章,为所有人铺就一条更光明、更公平的未来之路!”参赛选手代表、比利时鲁汶大学Deniz Tetik向全球青年发出倡议。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也是携手迈向可持续未来的关键。2025年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80周年,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10周年。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环节,“粮食安全与消除贫困”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青年与创新是天然的伙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领导力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弗朗西斯·高锐说,“我们亟需在青年群体中寻找解决这两大问题的灵感和动力,以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为响应全球发展倡议、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人民大学作为青年外交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指导下,创办“全球发展公共政策青年创新大赛”,为国内高校学子参与国际交流、投身全球治理搭建起创新平台。大赛以“粮食安全与消除贫困”为主题,围绕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22—2031年战略框架》的20个重点领域,邀请全球知名高校青年大学生以组队提案的方式,深入探讨全球发展公共政策热点、难点,并从青年视角提出政策创新和解决方案。

  这是一场青年盛会——参赛选手平均年龄25岁,最年轻的仅15岁,跨国组队超三分之一,充分展现了青年一代在全球治理舞台上的行动力与凝聚力。

  “青年,是时代前沿的敏锐洞察者与未来图景的先锋构想者。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需要更多兼具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公共政策,也需要向公共政策领域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将努力把大赛打造成青年助力全球发展、全球共促青年进步的重要平台,为促进世界人民团结和全球发展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年智慧和力量。

  “本次大赛不仅是一场竞赛,更是世界各地年轻人的交流对话平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华代表卡洛斯表示,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任重道远的当下,从青年视角对现有政策和挑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能够为国际领袖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本届大赛必将成为集思广益、推动全球发展公共政策创新的新载体,”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焕鑫表示,希望广大青年以大赛为契机,提出创新性、操作性强的建议方案,为共创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注入青春动力。

  “青年代表着世界的未来和希望,全球发展离不开青年的声音和行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徐晓说,“大赛充分体现了青年一代共同的人类关怀与责任担当,期待大赛成为青年助力粮食安全的新途径、助推全球发展的新品牌、交流互鉴合作的新平台。”

  中国日报社副社长朱宝霞表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亟待青年一代深入思考、积极回应。期待青年提出创新且可行的政策方案,让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守护人类共同命运的征程中绽放耀眼光芒。”

  决赛现场,《全球发展·青年方案——粮食安全与消除贫困》赛事成果集正式发布。以“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四大行动方向为框架,这份成果集收录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青年学生的30份代表性优秀案例,基于“地方性经验”的实地调研,经过问题提炼和理论思考,转化为具有“全球性意义”的政策创新建议,展现了青年对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多元视角与实践能力。

  ▲刘焕鑫、徐晓、卡洛斯、张东刚、朱宝霞、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领导力发展中心执行主任高玲与来自六大洲的选手代表共同发布赛事成果集。

  用AI、物联网为粮食作物增产“植入绿色芯片”,用区块链技术解决食物匮乏问题,农村金融创新、农业绿色转型、营养健康、中医药合作……全球青年扎根泥土、书写政策建议,让“小切口”撬动“大变革”。

  “我们想促进包括山地丘陵地区在内的农业用地服务规模化与机械化,助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针对土地撂荒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何一尘团队创新提出“多主体联动农业生产托管模式”,通过整合土地、精准调动农机与农业金融工具,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亩产,提高农民收入。深入山西农村的扎实调研,为农业规模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年经验。

  美国青年Andre Luis Ferreira带领的比利时鲁汶大学团队 将目光投向肯尼亚内罗毕街头,在那里,40%农产品因缺乏冷链设施而变质,数百万人遭遇饥荒。他们提出的“太阳能移动式冷却脱水一体机 ”能将果蔬保鲜期从2天延长至21天,为投用地区节约大量食材。下一步,他们要把移动设备部署到更多地区,让每一份新鲜食材都能送到需要的人手里。

  “城市农业青年赋能计划”直击为城镇农业青年赋能与粮食不安全的交织难题,气候智能农业方案为非洲粮食安全与减贫提供可操作路径……青年队伍轮番登台,高质量提案亮点频现,虽路径各异,却共同印证青年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创新活力。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日本京都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专家学者的剖析点评,为青年指引提案优化的方向。

  “没有空泛的理论,每个提案都‘贴着地面’,适配当地的文化、资源与能力。这种创新比照搬别国模式更有生命力。”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说。

  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领导力发展中心(联合国训练研究所新加坡中心)国际项目主任Lionel Mbanda表示:“青年们展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合作意识,这让我们对全球粮食安全、减贫等议题的解决充满信心。”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青年的提案都是实践和思考的成果,是具有洞见的探索。团结全球青年回答全球发展难题、思考人类未来命运,以学识和创造力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青年应有的使命和担当。”

  从“展台”到“田野”,本次大赛构建起“政-产-学-研”完整转化链条,所有优秀提案拟报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有关机构,为全球减贫行动提供重要参考,更积极联动相关国家的政府部门和在地非政府组织,为最具潜力的提案提供试点孵化支持。

  “比赛的支持和鼓舞给了我们莫大的信心。”来自日内瓦大学的Maïssa Boudouh兴奋地分享道,“ 我们会继续完善提案、寻找潜在合作机会,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

  “令我激动的是,这次比赛让我结识了一群来自世界各地勇敢的朋友,我们已经相约,未来会一起解决更多全球治理难题。”来自津巴布韦大学的Nokutenda Sibanesihle Zembe说。

  未来一周,大赛还将组织参赛队伍参观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奔赴北京怀柔、西安等地,围绕文明互鉴、农业发展与减贫实践开展主题调研。

  让全球青年跨越国界与文化相遇相知、凝聚发展共识,共同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正是中国人民大学创办“全球发展公共政策青年创新大赛”的初心。

  重视青年就是重视未来,赢得青年安博体育平台官网才能赢得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始终积极关注全球发展、全力激发青年活力,创办通州·全球发展论坛、举办“青年创新活力与全球发展未来”分论坛,成立中国高校第一所全球领导力学院,组建青年“挑大梁、唱主角”的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从人大到世界,让青年在携手应对全球挑战中缔结起长期协作纽带,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