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内蒙古新闻网新闻中心盟市新闻通辽
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有一个享有“中国红干椒之都”美誉的地方开鲁县。在这里,红辣椒的种植历史已达60余年,如今,小小的红辣椒正从开鲁的农田出发,跨越山海,走进韩国及东南亚各国的商超,演绎着一段精彩的增值之旅。
暖阳初照,在小街基镇小方子地村,村民于洪祥正与前来帮工的邻居们在春棚里忙着育红干椒苗。他们熟练地操作下籽器,将水溶性种子编带精准地埋入土中。“用这种方式育苗,株距、行距都能精确控制,实现了精量线性播种。我种红干椒十多年了,每年种植60亩地。这几年村里红干椒产业发展的越来越好,我们老百姓也跟着富起来了。”于洪祥笑盈盈地说,种植技术的系统化提升是他家收入持续稳定的“法宝”。
科技,是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先锋。小方子地村把红干椒种植作为强村富民的核心产业,依托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打造的500亩红干椒高产示范项目,实现了从农户分散种植到示范基地引领,从种植技术的各自摸索到全周期科学种植体系的巨大跨越。在这一转变安博体育平台官网过程中,农户们在示范基地的带动下,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地发展红干椒种植,为红干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这几年,多亏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红干椒高产示范项目的扶持,全村红干椒产量越来越高,老百姓的收入逐年增加,大家种植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今年,全村红干椒种植面积在3000亩左右。”小方子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聪波满怀信心地说。
开鲁县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县域红干椒生产集散地,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红干椒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60万亩,年产辣椒30亿斤。这里不仅是国家级出口红辣椒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还拥有红干椒地方标准体系,获得生态原产地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双认证”,构建起了“标准化种植、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三产融合的产业体系。产业蓬勃发展,催生了400家种子经销户、128个专业合作社、6万户农民投身红干椒种植,5万多人通过务工增收,1.6万人借商贸流通创业就业。
近年来,开鲁县积极推动红辣椒产业“走出去”。为激发外贸市场主体活力,创新制定了《开鲁县促进红辣椒外贸出口补贴政策》,通过落实物流补贴,极大刺激了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同时,政府积极推荐企业参加各类贸易对接和市场开拓活动,如“蒙商丝路行”“中国开鲁红干椒产业大会”等活动,助力企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拓展国际市场。
开鲁县红丰农产品有限公司是县属国有企业鲁晟公司的子公司,其运营的东风冷库为红辣椒出口提供了有力支撑。东风冷库现有3座冷库,年吞吐红辣椒能力达2万吨,可提供速冻、冷藏、保鲜等仓储和商贸服务。2024年,4辆身披大红花的冷藏车满载着80吨冷冻红辣椒,从东风冷库出发,开启了出口韩国的征程,这是国有企业在冷冻辣椒出口领域迈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而与红丰公司签订1000吨冷冻红辣椒订单的韩国亢柱有限公司,与开鲁县已有十余年合作历史。韩国亢柱有限公司驻开鲁县采购代表金成珠表示:“红丰公司和东风冷库设备完善、先进,辣椒品质高、质量好,加工流程标准,我们很满意,希望能长期合作。”
为保障红辣椒出口品质,开鲁县从源头抓起,积极协助企业进行出口红辣椒备案基地建设,制定红辣椒栽培和田间管理技术操作规范,并聘请专业人员担任植保员进行全程质量监控。目前已协助10余家企业进行基地备案,红辣椒出口备案基地总面积达3万亩以上。
“从开始选地到后期种植包括水肥管控、农药监管,我们聘请了专业的第三方对基地进行备案,确保农药农残不超标,达到出口标准。”鲁晟公司东风冷库职业经理张树成介绍。
随着产业的发展,开鲁红辣椒的出口产品日益丰富。逐渐由最开始的初级农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化。内蒙古德斯福有限公司便是这一转变的典型代表,该公司拥有两条辣椒酱生产线小时不间断运转,鲜辣椒在这里完成清洗、加工,华丽变身为辣椒酱等制品后走出国门。“依托当地政府各项政策的扶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破零增量优惠政策的鼓励,企业辣椒酱的生产与出口量逐年递增。”公司经理李正义表示。
目前,开鲁县已引进培育晶山、蒙椒都等加工企业15家,年加工能力14万吨,投入市场辣椒深加工产品30余种。2024年,开鲁县红辣椒外贸业绩实现跨越式增长,有进出口实绩企业增至19家,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3.5亿元,同比增长291%,产品销售覆盖韩国、朝鲜、东南亚等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超7万吨,红辣椒对外贸易主体规模显著扩大。
展望未来,开鲁县将凭借自身的区位优势与雄厚产业基础,全力打造内蒙古及国家北部首座现代化红干椒产业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推动开鲁红干椒产业迈向新的高峰,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