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20日,由中宣部组织的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吉林省主题采访活动在长春启动。
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数十家中央主要媒体和有关地方媒体的110余名记者齐聚吉林,将在一周时间内兵分两路,分赴长春、吉林、四平、辽源、松原、延边等地,展开采访调研,解码吉林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密码”。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史冰倩安博体育平台官网 文朱哲摄影】给黑土“盖被子”,为玉米“开考场”——在吉林的黄金玉米带上,科技与生态正携手解锁粮食安全与产业繁荣的“绿色财富”。
7月17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吉林省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梨树县和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下称长春国家农高区),探索一根玉米从种植到精深加工的价值跃升之路。
在梨树县的广袤田野,绿油油的玉米长势喜人。令人惊奇的是,黑土地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秸秆。即便久旱未雨,捧起一把土壤,依然能感受到其松软与湿润。
炎热的夏天为何要给黑土“盖被子”?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给出了答案:秸秆覆盖如同给大地披上“金甲”。它能有效抵御风雨侵蚀,防止黑土地“变薄变瘦”;腐烂后更化作天然养料,反哺土壤,让黑土越种越“黑”。
黑土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东北农业的根基。面对黑土地退化难题,自2007年起,梨树县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顶尖机构,创新探索出“梨树模式”——以“秸秆覆盖、条带休耕”为核心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梨树模式”的推广并非坦途。王贵满坦言,它是在“一片骂声”中走来的。面对农民实践中层出不穷的问题,每年春天,梨树县都会举办研讨会,让农民畅所欲言,科学家现场“把脉开方”,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从最初的225亩试点,到2025年全县超340万亩推广、基本实现适宜区域全覆盖,再到辐射东北四安博体育平台官网省区超1亿亩,“梨树模式”的版图飞速扩张。更令人振奋的是,自2021年起,这张“黑土保护金名片”已走出东北,在西北、华北等非黑土区落地生根。
在长春国家农高区万亩级先进农业技术集成示范高地,放眼望去是一片生机勃勃的万亩农田,然而这里实则是一个巨大的露天实验室。
A2区域聚焦“如何进一步提升粮食产量”;A3区域关注“如何稳产前提下修复土壤”;A4区域则聚焦“如何在不减产的基础上减少农药化肥使用”……
“每一块地都是一张考卷,专为解决一个核心难题。”长春国家农高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郭聪表示,科研人员针对不同“考题”,采用多种技术方案进行对比试验,寻找最优解。
据了解,自2025年起,长春国家农高区将利用3年时间,集聚省内外优势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万亩级高质量先进农业技术示范展示基地。目标是每年集成示范50项以上先进技术,整合80多个品种,吸引20余家顶尖专家团队参与。通过建立多场景展示、多单位协作的创新机制,这里将被打造成全国知名、东北领先的长期稳定现代化大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成果转化新高地。
万亩级先进农业技术集成示范高地是长春国家农高区创新发展的代表。据长春国家农高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海成介绍,长春国家农高区作为全国唯一以玉米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农高区,聚焦玉米主导产业,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农户种植鲜食玉米,15亩地能增收3000元到5000元。”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农嫂)项目经理王小敏道出了产业融合带来的直接效益。这背后,是玉米从田间到餐桌的华丽变身与价值跃升。
近年来,富含膳食纤维、低脂低热的鲜食玉米成为市场“新宠”,需求激增。主营鲜食玉米的吉林农嫂正是这场变革的参与者与受益者。
在吉林农嫂的车间,玉米经过剥皮、清洗、装袋、高温杀菌等工序,4条生产线高速运转,日加工能力高达60万袋。走进展厅,真空保鲜玉米穗、即食玉米粒、玉米段等规格多样,脱皮玉米粒、水果沙拉玉米粒、烧烤玉米等口味丰富的产品琳琅满目,解锁了鲜食玉米从主食到零食的多元场景。
这家看似普通的工厂,年产值已突破2亿元,产品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董事长隋书侠是一名地道的农民,创业初期并非一帆风顺,第一年30多万穗玉米遭遇滞销。挫折没有打倒她,第二年她果断转型,引进并改良鲜食玉米品种,与吉林省农科院等机构深度合作,持续优化玉米口感,最终打开市场销路。
如今,吉林农嫂依托吉林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撑,每年引进试种200多个国内外中高端品种,只为筛选出最适应本地水土的“黄金玉米”。公司发展直接带动了3000多户农民种植鲜食玉米,并创造全年1000多个就业岗位。
吉林农嫂的崛起是吉林玉米产业升级的生动缩影。长春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雪飞介绍,全市正聚焦“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大力推动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现已集聚中粮、大合、吉粮等玉米深加工巨头,形成了玉米加工、大米、生猪、肉牛、肉鸡、梅花鹿等优势产业链。2024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规上产值达787.1亿元,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规上产值的三分之一。